查看原文
其他

快递员育儿嫂评职称,有必要吗?

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21-01-13

文|邢海洋

事关1.7亿人,快递员育儿嫂也要评职称了。看到这个消息,我是不大有想象力的,想象不出这1.7亿人都包括什么工种,赶紧找来看。信息的源头是人社部印发的通知,支持企业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。职称原来面向的是企业层面,蓝领工人。
八级钳工、六级水暖工、七级电焊工,这些早年间备受羡慕的头衔又回来了,真是让人满怀美好的回忆。好吧,既然当年的电工管钳工是分级的,为什么现在的快递员和育儿嫂就不能按照技能的水平、工作的熟练程度分级呢。于是乎,我对送快递的小哥充满期待,推开门但愿看到的是一个八级工的操作水平:举止得体,谈吐礼貌,动作熟练而规范,然后我从他手里接到了网上购买的一支毛笔。

至少在这样的场景中,我看不出高职称快递员和低职称快递员的区别,如果说对快递公司而言,高职称员工能送更多的货、创造更多的效益,低职称效益小,评职称也是无意义的,因为快递员拿的是计件收入,干的多寡和自己收入有关,和企业却是没什么关联的。但是令外界颇为疑惑的是,恰恰是快递员的职称评定走在了前列,比如我就看到,青岛启动首次快递工程高级职称申报工作,太原38名“快递小哥”获初级职称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。

某快递公司转运中心里,一名工人正在搬运快递货品(刘有志 摄)

另一类广受关注的职称种类是月嫂、育儿嫂、保姆。不用说,凡是和家政行业打过交道的,都会了解这里面繁复的职级和称谓体系,银牌月嫂、金牌育儿嫂、皇冠家政服务员,名头一个比一个闪亮,相对应的则是更上层楼的薪水。优质优价也是消费者渴望的服务,可因为信息不对称,家政公司抛出种种名目,消费者很可能花了冤枉钱。这一情形下,权威的第三方的评价体系的确具有价值,能帮助消费者选择到合适的服务。曾经有一段时间各种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,证书考试满天飞,可由于证书泛滥,协会的公信力受到质疑。最后国家不得不整治协会的发证行为。

对于“蓝领”和“白领”,国家执行两种不同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,“蓝领”用五级技工的等级认定,“白领”则是初中高的等级职称。在评定初中高等级的时候,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有一套成熟的方法,也颇有公信力。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评价办法移植到企业的职级评审中,贯通技术工人和办公室文员的评级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。可据我所知,机关的评议,就如同中科院选院士,或者中小学里评定教师的水平,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以同行评议或逐级审评的方式来评判,这样的方式未必适合有着明确标准的技术类工人的审评。于是,人社部的通知里明确按照“谁用人、谁评价、谁发证、谁负责”的原则,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范围,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,这等于最终还是企业内部确定。
人社部还给出了另一个渠道:鼓励备案企业申请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,为其他中小企业和社会人员提供人才评价服务。人社部门要按照属地原则,建立信息互通、结果互认机制。这虽然没有走行业协会发证书的老路,给出的仍然是第三方机构发证的途径。至于谁的证书更有公信力,还需市场检验。是否还会走到行业协会来统筹来认证,更是不得而知了。

即使是已有定评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称认证,也不是没有弊端的。事关待遇,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,中小学的职称评定是严格定量化的,指标层层下发,材料层层上报,虽然审核严格,似乎很难作弊,但是,这一切都是人为操作的,时间一长根本摆脱不了暗箱操作、弄虚作假、金钱铺路等腐败问题。院士的评选,算得上是国内最高层次的职称评议了,即便是完全处于聚光灯下,诺奖科学家屠呦呦也从未评上,前些年更有饶毅永久退出评选。

如果说机关院校等无法完全用定量指标区别职工能力,不得不靠职称;相对而言,大学里以论文多寡评议就更为规范公平。到了企业,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赚钱,谁干的好创造的效益多事关企业的业绩、老板的收入。难道我们需要为老板如何发工资操心?当然没必要,比如阿里巴巴有2条职级体系,一条是P序列,代表技术;一条是M序列,代表管理。P3及以下,低端职能岗多外包出去,P4是专员,应届本科生,目前也很少了,阿里的招聘员工基本P5起步,都是水平高的。而到了P9级,资深专家级,已经是打工人的巅峰了。有了如此详细且完备的技术水平分级,外界的职称对阿里还有什么意义呢。
如果说,对那些无缘打高端工的人,蓝领的职称利于打工人在不同企业间流动,但这就更是想当然了,一个高级钳工,在机床边上一站,切削个零件出来,立时就能看出水平,小企业里怎么可能养滥竽充数的。
大家都知道,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所制定的总体目标的时间点是2020年。截至到目前,能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已经都转型了。早在七八年前,各地已经相继明确,职称不再和职工的退休待遇挂钩,退休工资完全由此前缴纳的养老金和服务年限决定。职称作为评判工作能力和贡献的标准,只反映在在职员工的工资待遇里,间接影响退休金。这样看,职称对绝大多数就业人口的作用越来越小了。
一家企业,如果有了更客观更有益于发挥员工潜力的办法,何必劳动员工评职称。而职称评议,无非又给就业者加了一道门槛,多了一层紧箍咒。



    大家都在看     


⊙文章版权归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所有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联系后台

点击封面图,一键下单

「再问“李约瑟之问”」

▼ 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周刊书店,购买更多好书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